驻马店普通话考试网:群体凝聚力与群体规范
(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凝聚力有利于群体任务的完成,关系融治、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很多,如群体成员共处的时间,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群体规模,外部挑战,成功经验,有效情绪认同,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群体的领导方式,信息的沟通方式,以及群体成员的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群体凝聚力越高,其成员就越能遵循群体的规范和目标。群体凝聚力对课堂管理功能的实现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现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二)群体规范
群体现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的结果。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群体规范确定了群体成员行为的规则,同时也是群体成员间相互期望的行为的基础。
美国专家谢里夫的研究表明,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自己;二是人天生就有一种对被社会孤立的恐惧感,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因而产生从众行为。从众现象也不尽相同,一是外显行为和内心看法因群体规范而真正改变,即真从众;二是有疑义,迫于群体压力而在行为上与群体保持致,即权宜从众。
群体压力可能在某些时候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但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从个体角度看,学生在更多的方面与班集体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更能够适应学校的生活。从群体角度看,群体压力使得个人保持与群体的联系,维护群体的完整性,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
河南普通话考试中心报名考试流程:
1、周一前提交报名资料(报名即送考试资料);
2、周四发考试具体时间通知;
3、周五出准考证;
4、周末考试!(郑重承诺:正规普通话报名、考试,欢迎监督)
报名咨询电话: 17737715951(微信同步)
报名咨询QQ: 15137563 QQ:1953503522
欢迎各机构、学校洽谈合作!团体报名!
推荐网站:
濮阳普通话考试网
南阳普通话考试网
商丘普通话考试网
周口普通话考试网
信阳普通话考试网
济源普通话考试网
安阳普通话考试网
驻马店普通话考试网
驻马店普通话考试网
鹤壁普通话考试网
平顶山普通话考试网
洛阳普通话考试网
开封普通话考试网
新乡普通话考试网
焦作普通话考试网
许昌普通话考试网
漯河普通话考试网
郑州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网
河南普通话考试报名